清除“绿地毯”江水绿如蓝本报记者 余春红 文 陈立波 摄
“三吴行尽千山水,犹道桐庐更清美”。桐庐县位于“富春江—新安江—千岛湖”黄金旅游线中心地段,而她的清美离不开富春江。8月20日,记者来到了严子陵钓鱼台外的富春江水域。江面上清风徐徐,游船穿梭。 富春江是桐庐县的母亲河,西起桐庐县境内七里泷峡古冷水,东北向流经该县4个镇乡,而后入富阳市境。富春江位于钱塘江流域的中游,其水质对下游,尤其杭州市区的生活饮水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。 望着眼前的富春江水,陪同记者采访的富春江镇镇长赵新华十分感慨:“去年曾经有一段时间,这里像是一张望不到头的绿地毯,疯长的水葫芦严严实实地把江面遮盖起来,根本看不到水。”看了当时的照片和眼前的富春江面,谁都惊讶连连。 现在这样的景象来得并不容易,当地政府部门为此花了大血本。2003年6月,桐庐县投资150万元,在富春江镇严陵坞村建起了目前富春江上第一个,也是惟一一个水质自动监测站。监测站自动对水温、溶解氧、PH值、浊度等水质情况进行监测。8月20日下午4时左右,监测站的几个自动监测仪表显示的数据表明,富春江的水质为二类水,水质良好。 在富春江水库不远处的江岸边,记者看到两艘载着满满漂浮物的小船,吊车正把各种从水中打捞上来的漂浮物运上岸处理。赵新华对记者说,2003年7月,富春江镇投入375万元,成立了七里泷环境治理站,配置了机械打捞船和运输垃圾的工具,建成了专用码头和垃圾填埋场。自2003年8月投入打捞来,每年从富春江中打捞上来的各种垃圾和水葫芦达4万余吨,每天打捞约百来吨;每年花在打捞和处置垃圾上的费用要120多万元。 去年以来,桐庐县还刮起了依法治污的强大旋风。在企业污染专项整治中,23家“低、小、散”的电镀、熔炼、塑料粒子类企业关了门,168家进行了限期治理,25家安装了在线监控系统。 石材企业是桐庐钟山乡的支柱企业,该乡107家石材企业原来都没有完整的废水处理设施,石粉污泥与边角料随处倾倒。2004年10月,这107家石料厂均接到了治理的最后通牒,没有按时完成整治的17个厂被停电停产。到今年6月底,107家石材厂全部整治到位,解除了富春江水的一个重要污染源。 赵新华镇长说:“以前我们的口号是‘工业兴镇’,现在改成了‘环境立镇,工业兴镇’。青山绿水才是我们真正的强势。” |